独家记忆

8.8精品 亲情文章
发表于 2016-02-01 04:45
独家记忆

  身边发生的故事
  是散落的珍珠
  手中的笔做针
  岁月为线
  穿好
  挂在生活的颈上
  美丽就光彩照人

  在他,(我的先生)没有走进我的生活之前,我的生命里只有一个男人,我的父亲。如果二十多年前有人问我对父亲的印象,我一定会皱眉头,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我没离开家之前,每天和父亲朝夕相处,平时会为他亲手洗衣服,(那个年代没有打开水龙头就有的热水,洗衣机价格昂贵,还算奢侈品),学校放假时会替他做饭,只要父亲不出差,我和他天天一起用餐。我熟悉父亲很多细节。例如,我坐在家里,不用开门,就能从楼道里传来的纷杂的脚步声里,或者,咳嗽声辨出哪一个是他。

  父亲很少在家人面前谈自己,更少有兴趣了解孩子们在想什么。他的教育理念是管教,简而言之:父母说什么,孩子好好听着,服从就是了。

  有一天,我生了儿子,面对这个小小的,加入我生活的陌生异性,心里竟有些迷惑和恐慌。

  生下儿子才两天,妇科医生就问孩子要不要做包皮手术。在国外,对于某些宗教信仰者,这样的手术是必做的。我不信教,但也从了先生的决定,他主张做的,理由是做了容易保持个人卫生,对身体好。

  当护士从医生那里领回割过包皮的儿子,打开纸尿片,教我如何护理。我看到那里红肿着,听见儿子的大声啼哭,心里开始心疼地后悔,一个劲儿地追问护士:"他现在疼不疼啊?"

  护士不已为然:"这么小的孩子,很多感官都没发育全,他的疼痛感不会像大人那么敏感。"护士的言外之意:要做还是早做的好。

  见到老公,我不住地埋怨:"真不该听你的,让儿子刚出生就遭罪,看起来他很疼,伤口很恐怖的样子。"

  我的童年,家里孩子多,父母的耐心比较差,我基本是在呵斥声中长大,偶尔还会被"敲打"教训一下。待自己养儿子,我决定对"小人儿"要好好讲话,尽量不对孩子嚷嚷,凡事慢慢讲道理。

  一起带孩子的朋友里,有个对调皮的儿子整天大呼小叫的妈妈,看不惯我带孩子的方法,总说:

  "嗨,你在养儿子,该养粗一点儿!皮糙肉厚的男孩才经得起磨练。"我明白那个妈妈指男孩子的性格要"皮糙肉厚",才不失阳刚之气。

  儿子从小仿佛应验了朋友的预言,他胆子极小,非常敏感,极依赖我。有一些特别情形,我百思不解。

  例如,他坐在高椅里看儿童片《天线宝宝》,一只小狗突然冒出来,汪汪大叫,儿子如同见到鬼似地,嚎啕大哭起来。还有,看见电视节目完了以后会有的短暂黑屏,他怕极了,也要哭。他不喜欢吸尘器工作时发出的嗡嗡声音,水果榨汁机旋转时的声音。小孩子是不会装的,恐惧真真实实地写在脸上。

  儿子的年纪这么小,做妈妈的当然只能安慰,避免他和这些令他恐惧的东西接触,可我的心里有隐隐的失望,疑问:男孩子不勇敢,行吗?

  儿童心理发展学的书上说,小孩子不会说话时就学会自我安慰。他们拼命地吃奶嘴,喜欢抱着泰迪小熊入睡,走到哪里都会拖着和他一起长大的睡毯。我儿子的安慰很特殊,他喜欢我的长头发。

  一岁时,他养成睡前听我读书的习惯,我们肩并肩地躺在床上,我举着童话书,一页一页替他读,他听得很入神,眼睛注视着书,手上却抓着我的一缕头发。这个细节,我起初并未在意,哪一小孩不恋母亲。

  儿子渐渐长大,去了幼儿园。他开始像其他同龄的孩子一样胆大,喜欢滑最高的滑梯,爬最高的猴架。有一次他单手吊单杆,没抓紧,从上面摔下来,后脑磕在地板上。我去接时,他还在玩,幼儿园老师诚实地把情况告诉我,嘱咐我回家注意。我摸了他的头,触到一个大包,赶紧打电话去询问儿子的儿科医生,问有没有领他看病的必要。那个儿科医生相当镇定,询问了来龙去脉,说:"不用,你只要多观察小孩子的精神状态就好了。"

  我那时是一个医盲,不解便问:"如何观察?"

  儿科医生举例:"看他精神状态好不好,吃饭有没有呕吐,是不是精神恍惚,渴睡。"

  儿子吃晚饭时和往常一样,不好好地吃饭,边吃边玩,不过没吐。到晚上睡觉时,我把他摇醒好几次,确认他没事。

  四岁的儿子坐不住,而且莽撞,每天磕磕绊绊,他的腿上和胳膊上总会挂彩,创可贴是他的好朋友。我几乎从儿子的调皮里放心下来,他是一个典型的小男孩!

  可是,他还是要睡觉前和我一起读书,依然拽着我的头发。

  有一天下午,我陪儿子出去骑他的小三轮车,发现他的鞋带松了,就叫住他,弯腰替他系鞋带。他下意识地伸出手,轻轻地抚摸我的头发,然后凑上来闻一闻,说:"妈妈的头发香香,好好,喜欢!

  我怔住了,拨开他的手,说:"不可以。羞!你不再是baby了。"

  儿子喜欢妈妈是一件好事,也许我是多心了,受读书多的坏影响,什么"恋母情节"呀的鬼心理在作怪。

  2011年的春天,妹妹在加拿大的生了女儿,父母因身体不好,没去陪,她一个人在异国他乡很寂寞,我订了机票,决定飞去看她一星期。好多年没见妹妹,为了给她留个特殊印象,我特意去发廊减掉了齐肩的长头发,换了一个不一样的头型。老公看见,扬扬眉毛表示看见了,儿子却不高兴,大叫:"妈妈干嘛要剪头发,我不喜欢短头发!"

  到了妹妹那里,老公打电话过来,儿子也要讲话,伤心地说:"妈妈,我好想你,晚上睡觉没有人给我读书,也没有头发摸了......"

  儿子自小到10岁,没和我分开过一天,这回的分别是第一次。

  "儿子,到秋天你就10岁了,早该不需要妈妈陪,单独自己睡吧。"我和儿子讲电话时,心里有一种被他牵挂的甜蜜,也有自己如此"随着儿子"的自责。

  在美国,父母讲究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从生下来就和父母分床睡。我,懒惰而纵容的妈妈,听不得儿子不停的哭声。心想,那宽大的儿童床冰冷,难怪孩子不喜欢。孩子睡在身边有什么不好?!喂奶方便,换尿片也容易,都是伸手可得。

  美国的孩子从婴儿期就学习自己入睡。怕麻烦的我,其实给自己找了很多年的麻烦,一年又一年地培养儿子自己入睡,每年都以我的失败告终。咳,我受不了他的啼哭和一遍一遍叫我的纠缠。

  儿子五岁,上学前班,单独有自己的卧室,但他还是要求陪他读书,入睡。一般两三个故事读完,他就睡着了,虽不难陪,可坚持每天也不容易。

  儿子彻底的独立要从我离开他的那一周算起,从那以后的变化是天翻地覆的。他不再需要我了,从10岁起,他晚上进了自己的卧室还会把门关起来。

  去年暑假,老公要回国参加高中同学聚会十天,剩下我和儿子在家。我在医院要上整晚的夜班,每天清晨才能回到家中。把一个十五岁的男孩子独自留在家,我有些担心,和先生商量是不是该叫个朋友到家里陪儿子。儿子竭力反对,他宣称自己能照顾自己,不喜欢陌生的大人陪。

  小孩子的长大就是这样的吗?!你天天盼着,那个过程是如此漫长。可这一天一旦到来,做妈妈的会感到措手不及,有失落感,原来所有的过去都是一种时刻的准备。

  偶尔玩笑时,我会和眼前高大的儿子提他小时候的故事,他一点儿都不记得,总是惊讶地问:是吗?我真是那样吗?!

  看来,有些往事是只属于我的独家记忆。

 【赠言寄语】本文作者大概的记录了儿子的成长过程 ,儿子从敏感胆小到勇敢的转变,从依赖到独立的历经,对于母亲来说会有一点点失落,一点点愕然,但更多的是满足与欣慰。毕竟 ,孩子长大了! 母爱,点点滴滴 ,却从未消失。 什么是伟大,这就是。
延伸阅读
关于记忆的文章美文控情感类赞榜本周推荐榜本月推荐榜绝品美文亲情文章
显示全文...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