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心亭

抒情散文
发表于 2022-05-30 17:11

  雨后清晨,空气格外清新。河堤葳蕤的野草刚被修理,浓郁的草香引来许多鸟儿寻觅。我沿着河堤悠闲的散步,无目的的向南走去,忽然发现河道的主人,立于桥墩之下,毫无往日鹰觑鹘望的敏锐,缩着脑袋,又时不时的用自己的喙,梳理身上的羽毛绒衣,挺着鼓鼓的嗉囊,眯着眼,漠视水里的鱼儿跳跃,游戏,对打卡的巡河人更是不屑一顾。

  五月的柳树,枝叶浓密,围栏边的蔷薇和不知名的花儿争先绽放,有红的,黄的,紫的及粉色的。平时懒得下楼的我,目睹此景,心情甚是怡悦。过水西门桥孔,对岸高耸的赏心亭让我心归向往,脚下不由自主的折向名亭。

  据南宋《景定建康志》云:“赏心亭在(南京城西)下水门,(即今西水关)的城上,下临秦淮,尽观揽之胜。”亭中悬挂唐代王维名画《袁安卧雪图》。此图的典故不得不赘述一下:《后汉书》卷四十五〈袁张韩周列传·袁安〉袁安字邵公,汝南汝阳人也。建武初,安少传良学。为人严重有威,见敬于州里。初为县功曹,奉檄诣从事,从事因安致书于令。安曰:「公事自有邮驿,私请则非功曹所持。」辞不肯受,从事惧然而止。后举孝廉,除阴平长、任城令,所在吏人畏而爱之。唐·李贤注引《汝南先贤传》曰:「时大雪积地丈馀,洛阳令身出案行,见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至袁安门,无有行路。谓安己死,令人除雪入户,见安僵卧。问何以不出。安曰:『大雪人皆饿,不宜干人。』令以为贤,举为孝廉也。我记得《中华野史》《世说新语》中也有所提及。

  宋元以来,赏心亭为文人墨客观景赏心,吊古抒怀之胜地。而亭下的西水关古码头,也是古代南京水运物资的集散地,是进入南京的重要枢纽,是文化,经贸的繁华之地。

  赏心亭的建筑是仿宋设计,以白墙,红柱,灰瓦为主色调,鸱尾吻与叠瓦屋脊,檐下斗拱,格子门窗,寻杖栏杆。主楼明三层暗五层,八角重檐,高24米,裙楼歇山顶,高9米,整组建筑高耸挺拔,错落有致。

  东面裙楼大门两旁,有楹联“千秋卧雪,一览赏心。”是安谧宁沁所撰。此作者何许人也?不得而知。从字面分析,此人不慕名利,生活简朴平静,乃情趣高雅之人。从楹联中可以看出,作者文学造诣深厚,有关赏心亭诗词,文学作品汗牛充栋,能浓缩这八个字实属不易,令我敬仰。

  主楼南面有一匾《绝冠吴都》,此匾出自宋人曾极题诗,诗曰“柱上题名客姓苏,江山清绝冠吴都。六花飞舞凭栏处,一本天生卧雪图。”题写此匾的是林散之先生的弟子庄希祖老师。这里要说明一下,诗中的“苏”指苏子瞻(苏东坡),在赏心亭柱子上题写过“犹存”二字。

  东面的匾是何绍基先生题写的《长歌对酒》,还有言恭达老师题写的《赏心亭》,而《栏干拍遍》匾,是出自辛弃疾的词《水龙吟,赏心亭》“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是作者表达胸中说不出来的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栏干来发泄情绪。在这里,就是把作者徒有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又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心态,呈现在读者面前。来此赏心,更是追思先贤。

  沿青砖砌就的台阶而下,来到河床,东为内秦淮,西为外秦淮。河床上有青石刻雕,不同形态的鎮河之兽,栩栩如生。但无法考证是不是古人所刻,立在对岸看去,做工十分精细考究。

  西角之处,有一硕大的奇石,浑穆古朴,钟灵毓秀。我面对巨石凝思,有关赏心亭的一切传说与答案,唯有它才知道,它才是历史的见证者知情者。它不仅凝重深沉,气节嶙峋;它还藏风纳气。也只有它知道《袁安卧雪图》在那里?苏轼在柱上题写“犹存”是什么意思?几个人?有没有喝酒?……唯有它能一一解答。

  我往回走着,沉思着赏心亭在历史上多次被毁,都是因为国不平,民哪能安?令人喟然。抬头仰望耸立的华表,顶端辟邪下,有四个字“国泰民安”,我深深的体悟到这四个字重若千斤,于是吟诗一首:

  七绝《游赏心亭》
  面石追思对古秋,
  袁安卧雪誉九州。
  太平盛世而今在,
  来此赏心众不忧。

  写于听雨楼2022.5

延伸阅读
美文控情感类赞榜本周推荐榜本月推荐榜绝品美文抒情散文
显示全文...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