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文章
发表于 2016-03-16 08:19

  中国人不是最嗜酒的民族,却是酒文化最丰富的民族。
  尼采曾总结出西方的“酒神”文化,并自称酒神哲学家。但他是不大饮酒的,他着意的是酒神所象征的激情、迷醉的精神状态。
  中国的诗人却大多饮酒。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嗜酒的陶渊明写了大量关于酒的诗歌,有一首题为《命子》的诗这样写道:
  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
  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
  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
  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
  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几个儿子似乎都不成器,自己的生命却已在岁月的侵蚀下逐渐失守,也罢,既然老天这样安排,不管了,且再喝两杯吧。
  酒,是诗人对抗命运悲剧的依靠,又是短暂欢愉时的渲泻渠道。
  忧伤时,他们喝酒;快乐时,他们喝酒。离别时,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重逢时, 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闲适时,一曲新词酒一杯;落寞时,痛饮狂歌空度日;豪勇时,醉卧沙场君莫笑;苦闷时,潦倒新停浊酒杯;惬意时,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失意时,忍把浮名,换了低斟浅唱。
  诗人们清醒地感受着人生易逝,一切盛名也无济于事,空有不甘却无能为力。那就喝酒!自古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他们感慨世事变迁,流年代换,华发早生,人生如梦,能做的,惟有一樽还酹江月。
  冷月无声,不知照过了多少代人,照见过去,照见现在,也会照见将来,“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的将来。
  但他们都不会想到,会有这样一个将来。
  酒文化,所剩无几;剩下的,是酒桌文化。
  酒桌上,人们不再是自己喝酒,而是想方设法让别人多喝,“感情深,一口闷”时刻挂在嘴边,不管有没有感情,更不管下了桌是酒驾还是胃穿。于是,为应付层出不穷的劝酒词,就有了五花八门的挡酒词,甚至,挡酒“三十六计”。
  酒,又成了另一种工具。
  想太多,头疼,我且喝一杯去。

延伸阅读
美文控心情类赞榜本周推荐榜本月推荐榜绝品美文心情文章
显示全文...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