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式教育

98.8绝品 1200字,议论文,初二作文
发表于 2019-07-25 19:34

  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四书"最重要的经是“五经"。"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也就是说探查物体而得到知识。

  这可能是因为中国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探求新的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够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地步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一一平天下,这看似是遵循《进化论》中所说的适者生存。然而也恰恰违背了《进化论》如今的世界瞬息万变。也许只是一瞬间,变化便是千百万。

  我们都知道明朝时的大哲学家王守仁字伯安,史称阳明先生。明代的哲学家,教育家。然而他的典故也实属好笑。有一天,王守仁要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他决定格院子里的竹子。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竹子硬想七天,结果因为头疼而宣告失败。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索外界误认为是探讨自己。就像《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的作者丁肇中在文中所写的那样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的的实验而得到,而不是由自我探讨或者哲理的清淡就能求得的。

  我是一个在"中国式"教育下成长的孩子。从出生到现在一直坚持着一个连作者是谁都不知道的原理。如果让我遇见发现这条原理的作者,我一定非得好好质问他。这条原理就是在中国学生中根深蒂固的"只要好好读书,将来必有出头之日"我也听说过另外一个版本"十年寒窗中,百年安乐生"但是在我这这么多年读书生涯中逐渐实践了这两条原理貌似并不靠谱。但如果只是用它们来应付考试,那倒是十分的准。也是在后来的学生生涯中证明了这两条原理,我曾经出国。到新加坡的一所学校参观,仔细发现。国外的学生貌似并不遵循这两条原理。他们貌似读过《大学》也依然懂得格物和致知。在自己不懂的情况下,靠着自己的理解做实验来证明这条原理。

  也许这便是中国学生所欠缺的吧。当外国同辈的学生在努力时,中国的孩子在享于安乐。当国外的学生取得小有成就时,中国的学生才发现自己已经落后,才开始奋发图强开始追赶。当国外的学生取得成就时反过来藐视中国学生时,中国的学生满身怨言,认为对方没有什么了不起。但也依然忘了这好像不能怪别人,而是自己。也证明了古人所说:的患难中生安乐易死。

  现在也渐渐发现学习之路不能以为只要有了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重要的是靠自己。需要自己做主张出主意,更加不能依靠这唯一的办法,以埋头读书以应付一切,但这样是对实际是毫无帮助的。

  更加不能相信别人所说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现在我们需要的是增长见识扩充自己的知识量,将来好为国家,为社会做贡献。但也不要以为所有的名著经典古老的书籍便是无用之物。《论语》是世界上仅次于《圣经》的第二大畅销书,20世纪80年代75位诺贝尔获得者在法国首都巴黎发表联合声明,认为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要回头到2500年前汲取孔子的智慧。由此可见,我们不能放弃先人智慧。要弃其毒瘤取其精华充实自己。

  时代在变化,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已不再实用,要有着实验的精神。鼎力前行。就如丁肇中所说的:"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我也真心祝愿。他的祝愿能够成真。

  一一风萧萧兮易水寒

延伸阅读
编辑推荐本月推荐榜绝品作文初二年级作文议论文作文1200字作文
显示全文...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