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叛逆期的感悟散文

感悟散文 时间:2023-05-22 23:51

关于叛逆期的感悟散文1

很多家长,老师都会说到一个词,叫“叛逆期”其实,叛逆是没有期的,大到几十岁的老孩子,小到几个月的毛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孩子会有样学样,孩子骗你,先问问你自己不信,看看你身边的人和事。

叛——指背叛

逆——就是不听话,不顺着父母的意愿与行事。试问这样的人少吗?不少,很多,多到不计其数。大人,小孩都有,又怎么能是期呢?只是某一时期的孩子,比较喜欢和大人(家长)对着干,所以很多人把这一时期称作叛逆期。为什么会这样呢?你们只知道给孩子贴标签,你们有问过自己,孩子为什么会叛逆?你们有问过孩子,为什么要叛逆吗?大多数的人是不会反省的,也不会去过问孩子的真正需求与内心世界。

家长——家里面的长者,长——又隐喻着权利。所以很多家长经常以命令的口吻对孩子发号司令,而有些司令是孩子不愿执行的,家长又不懂得变通,也不及时和孩子沟通,于是出现了逆反心理。

孩子,此处指初高中的孩子逆反心理是最重的,这一时期的孩子被大人们贴上“叛逆期”的标签。真的是这样吗?不一定。

我想请大孩子,老孩子们问问自己,你们现在有没有忤逆你们的父母亲,你们都顺着父母的意愿行事吗?没有父母的可以路过,也可以反省自己过去的所作所为,有几个孩子没有忤逆过父母,反正我是有过的,不是过去,而是现在。

我父母都是八十多岁的人了,勉强能行动,照顾好自己有点困难,而他们又不愿和我同住。不是夫君不愿,他们就是不愿和我同住,而我又不能辞了工作在(父母的家)家守着他们。上早班时,我下了班买菜煮饭给他们吃,上晚班时,我买了菜去煮饭给他们吃了再上班。我不在的时候,他们要么自己凑合着吃,要么是别的家人去照顾。

有一天,我晚班,老妈打电话问我去不去她那里,原来她头天买了豌豆煮稀饭叫我去吃。我起晚了就在家吃了早餐,去到的时候,锅里还有粥,老妈催促我赶紧吃了洗碗,我真的不想吃,也不想洗碗。不是我不洗,我是想着吃了中午饭一起洗,然而老妈不干了,她见不得我们年轻人的作派,非要吃一个洗一个,我慢了一会,她就开始唠叨……这是不是叛逆?是。不按照父母的意愿去做,就是叛,不顺着父母就是逆。你说叛逆有期吗?这期是多久?

五十多岁的大孩子就不说了。

我们来看看三、五个月的毛孩子吧!你让她(他)睡的时候他(她)不睡,你想逗他玩或者是吃饭时间,她偏就不睁眼,有没有。喂她吃东西的时候,她一巴掌呼过来,那吃食喷得你满脸都是,她还笑了,有的甚至把手伸进你的饭碗,抓了饭就往你的衣服上蹭,她没有按你的意愿行事,也不顺着你,是不是叛逆?可能有的人会说,那么小的孩子懂什么?她(他)懂,饿了要吃,渴了要喝,开心会笑,伤心会哭。他们能听懂你的一些话,大人们把这种叛逆叫做调皮,因为是在可接受范围。可以被原谅或忽略,确实几个月大的毛孩子认知有限,还那么的萌萌哒,他们(她们)的叛逆常被忽略,或者是用另一半词所代替——调皮、可爱。

如果孩子的调皮在不可接受范围,又会怎样,大人会给他(她)定罪,会拿他(她)出气。有的孩子体弱,也可能是缺钙,晚上哭闹,母亲一边哄,父亲一边闹,有的父母甚至对几个月大的孩子动,那他(她)又懂什么?大人们为什么不出找找哭闹的原因,而是将气撒在孩子身上。

曾有报道:有一几岁孩子将父亲手机玩到没电,父亲回来(喝酒了)将孩子从八楼扔下。他认为孩子玩手机就是叛逆,叛逆就该受到惩罚。

初、高中生的调皮和叛逆有些过分,已经超出了父母和老师的可接受范围,所以他们把这一时期的孩子们称为叛逆期。其实叛逆是没有期,如果要说有,那就是他们脱离了单位,上无父母,学无师长,旁无尊者的时候,也就七老八十吧!

为什么人们要把初、高中时期称为叛逆期呢?因为这一时期的孩子是从孩子到成人的重要阶段。他们既是孩子也是成人,他们会试着去体验一些成人游戏以及行事,然而又因为心智与社会经验的不足,做出一些啼笑皆非的事。由于认知和履历的局限又让她们(他们)无法象成人一样去判断是非预知后果,做出的事在他们看来是对的,在父母和老师的眼里就是错的,就成了叛逆。

儿童时期的孩子相对较依赖父母,胆小,很多事情想了也不敢实施,或根本就想不到,也就做不出那么多叛逆的事来。这是由于生理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决定的。而初、高中的孩子处在青春(生长发育)期,也是一个过渡期。他们渴望长大,渴望脱离父母的监管,然而他们还是孩子,做出的事就是事而非了。

孩子叛逆不可怕,可怕的孩子从不叛逆。叛逆表示他(她们)有自己的思想和主见,并敢于去实施。

如果孩子从不叛逆,家长必定是很强势的。不敢叛逆的孩子,胆小怕事,有意见不敢说,在校园里受了欺负也不敢说。因为他们没有可以做朋友可以说心里话的父母。并不是他们不叛逆,是他们不敢叛逆。他们怕失去父母或是失去生活依靠,也或者是没有说的机会。这样的孩子很可怜,也很可怕,因为那些心事会一点一滴地积压在心里,如果有朝一日爆发,必定如火山一样,要么伤害别人,要么伤害自己,或者是被别人伤害。无论是怎样的结果都不是父母和家长所想要的。

我还真不是吓唬你们,曾经网上就流传着一个故事,一个单亲妈妈带着一个孩子,孩子什么想法什么意见都不敢给妈妈说,因为妈妈要他考大学,孩子一直都是很听话的,一直都是三好学生,考上了大学之后,最后的最后你们也不用讲了。孩子暴发了,胆大的杀死母亲,胆小自杀了。

孩子叛逆有妙招,这妙招不一定对每个人都有用,这里只作交流和参考。孩子叛逆就是把自己当成孩子,想想自己的孩提时代,再结合现在的时代背景,观察,体会。发现问题及时与孩子沟通,不懂孩子的心理想法,就去请教孩子,而不是命令他(她)说出来。他有道理让他讲,必要时我们可以做一次孩子,做一回傻子,当然说起来容易,实施很难。

难也要去做,正因为难,好多人不做,只把一切罪过都推给孩子。孩子是罪魁祸首,有时他们犯了错他们是意识不到错的。这时你就站在他的角度来看事物的本身。当你换了一角度,会看到不一样结果,也许会了解为什么会那样做。

孩子的叛逆很大原因来自于孩子,极少部分来自于社会,还有一部分是孩子本身就有叛逆基因与逆反心理。

各位家长,孩子叛逆,你们有没有问过自己为什么?有没有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孩子会有样学样,所以请你们先做好自己,再来要求孩子。(作者:月下疏影)

关于叛逆期的感悟散文2

做家长的都会感觉到孩子有个特别不听话的时期,大约在十二、三岁以后,也就是进入青春期的过程中。这种情况会发生在所有人身上,只是表现形式不同。一种是显性的,孩子明显有对抗家长的情绪;另一种是隐性的,外在表现不明显,但内心对抗意识是存在的。

这与孩子的个性、所处的家庭环境有关系。性格直率的、受宠爱的孩子叛逆意识显性,性格内向的,或者是有家暴的,甚至是缺少温暖的孩子叛逆意识表现多为隐性。

这个时期的孩子不仅对家长有叛逆情绪,在校对老师也是如此。为什么孩子成长过程会出现这种心理?因为孩子从出生到幼年时期,除了维持生命所必须的物质条件,对社会坏境的好奇之外,没有其他方面的知识。

在家依赖家长,在校依赖老师。父母与老师是孩子心中的偶像,这时期也有不听话的时候,那是爱玩与好奇的天性受到批评与指责,带来的不愉快。

进入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识明显增强,对社会诸多方面有了自己的认知,文化知识有了适当的积累,有关方面的知识甚至已经超越了父母亲。作为精神依赖的父母偶像不复存在,尤其是父母文化知识程度较低的,如果依然对孩子进行程式化的教育指导,孩子心里不服气,逆反心理产生了。

记得我有一个堂妹的孩子,上初二。假期里他母亲带着他到我家玩,他听着我和他母亲的谈话,直接说:“妈妈,你别说了,你什么都不懂,大姨比你懂多了。”(我当时是高中语文老师)。

回顾我们自己的成长过程,也是这样,幼年时期的偶像崩塌了,代之产生的是崇拜。对老师的心里评价也很能说明问题,教学水平高、敬业精神好的老师受到学生的崇拜,反之,学生尽管不会明显过于不敬,内心是不予尊重和肯定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逆反心理似乎过去了,是因为自律能力的增强。知道维护自己的形象与尊严,知道家长、老师的爱心与关怀,能够克制情绪,懂得尊重,不会随意与父母、老师闹别扭。

保护好孩子叛逆期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鲁迅先生说过“教育植根于爱”。家长对孩子爱的方式,粗暴与过宠都不对。“培养教育人与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这叫因材施教。”(陶行知)。对孩子自己的事情,与他商量,尊重孩子的意见,包办代替,揠苗助长都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学校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要一视同仁对待每个学生,对差生予以特别关怀,不能歧视。知识教育应该与美育、德育相结合,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阳光下成长。作者:香山红叶108

关于叛逆期的感悟散文3

今天是星期天,我们班的一个女学生的妈妈给我打电话,从她带着抽泣的声音中,我听到了她的无助。她说她女儿以学习为理由将手机拿走一夜,又一上午了。她问我作业中是否有用到手机。我对她说,如果用到最多不会超过一个小时。她更加焦虑了,更加肯定了自己的判定,女儿在骗她——但她毫无办法。

听着她几欲失控的情绪,我安慰她,孩子正是青春期,出现这种情况也很正常,希望她不要太焦虑。尤其是不要和女儿正面冲突,那样只会适得其反。一定要摆正心态,宽容她,接纳她,无条件地爱他,拿出足够的耐心和交流。

我不知道我的话语能否带给她帮助,也不确定她是否能真的理解我的意思。我依然很担心她和女儿的关系。这样的现象不在少数,面对叛逆期的孩子,我们该怎么办呢?

【摆正心态,坦然接受“叛逆”,放下焦虑,学会融错】

青春期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逐渐完善,自尊心也越来越强,对父母不再是一味地听从,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总是喜欢按照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去做,这是孩子长大的表现,家长却认为这和自己的想法不一致,总以自己的经验和教训来对孩子的行为指手画脚,孩子不听,就认为这是叛逆。还口口声称不能让孩子再犯自己过去犯过的错误。殊不知,有些错误是必须要犯的,你犯错误得到的经验,永远是你的经验,而不是孩子的。

请允许孩子犯错吧。孩子现在犯错,总比将来犯错好,在父母面前犯错,总比在别人面前犯错好。孩子们在青春期犯错是很正常的事情,青春期不犯错,反倒是不正常的事情了。当然一般情况下,孩子们青春期都会出现叛逆,区别是有的来的早,有的来的晚,有的强烈,有的平淡。所以,面对青春期的叛逆,大家一定要摆正心态,坦然接受“叛逆”,放下焦虑,学会“融错”。

【对着干,家长一定输,结果必定是两败俱伤】

你和孩子讲你的道理,孩子都知道是对的,但孩子没有你的阅历,你的感受他可能永远都不会理解,或许只有他为人父母后,有了和你类似的经历后,才会真正明白。你和他讲不通道理,就强制他按照你的一套理论去做,必然起冲突。你气急败坏,又骂又打,这都是无能的表现,是你把你对生活的焦虑和恐惧转移到了孩子身上。你没有把握好自己的生活,现在又要去干涉孩子的生活。即使孩子暂时向你低了头,终究他还会重犯。直至几乎崩溃,并逐渐认识到,原来一直错的是自己。

不会反思的家长,和孩子冲突的结果是两败俱伤,最后开始放弃,然而少了你的干涉孩子并没有停止进步,只是一些伤害再也无法弥补。有个发生在美国的故事叫《愤怒的代价》,讲的是一个小女孩用钢丝球帮爸爸洗车,爸爸愤怒之下把女儿的手绑起来,导致手掌坏死被切除。一段时间后,爸爸又买了新车。某一天,女儿天真地问爸爸:“爸爸,你的车子回来了,我的手掌什么时候能回来呢?”爸爸在悲痛自责的晚上开枪自杀了。

【一定要学会尊重孩子,相信孩子】

人类天性中最重要的一项心理内容是追求卓越和成功。儿童和成人都有维护良好自我形象的强大动力和欲望。这种动力和欲望难以消除,人类天生不能容忍长久的屈从。对卓越和成功的追求是孩子们的天性,我们要相信孩子,要相信时间的力量,要学会耐心等待,还要多准备几把尺子来衡量孩子的成功,而不仅仅是考试成绩这一把尺子。

要尊重孩子,凡事多听听他们的意见和心声,多一些民主。家长万不可太专制,万事包办,替孩子们决定。那样培养出来的孩子很难有完整的人格的,只会是一些长不大“妈宝”和“巨婴”。

【坚守底线,把选择权坚定地交给孩子】

孩子必定要长大,离开父母到茫茫人海里闯荡,独自面对风雨。父母要学会把决定权坚定地还给孩子,让他自己去选择,即使那样的选择是错的。比如,你对孩子说那是一个空房间,什么也没有,你不想让他在这个空房间上浪费时间,你把房门牢牢地锁起来,不让他靠近丝毫,但是你愈不让他接近,他愈是想进去一探究竟,他花在这上面的时间更多了。还不如索性就让他进去看看,我相信,他看过空房间后,我马上无趣的走开,再也不踏进这空房间半部,并且通过这件事明白了一定的道理。

当然底线和原则是不能突破的,道德和法治就是我们的底线,是我们要把握的大方向,在大方向下,一些细节和一些生活中的选择权,可以坚定地交个孩子们。

青春期的孩子叛逆再正常不过了,叛逆期是孩子表达自我的一种方式,叛逆是孩子心理状况的映射,我们应该了解孩子叛逆的深层原因,有些孩子叛逆是没有安全感,缺乏爱的呵护。有的孩子叛逆是情感的宣泄,潜意识里是想吸引父母老师的关注。

叛逆期——家长的必修课,你准备好了吗?作者:不想i错过

关于叛逆期的感悟散文4

自从孩子们升入三年级之后,我发现这个年龄段各种各样的问题越来越多,经常有孩子来找老师打小报告。他们常常会因为芝麻绿豆般大小的事情产生冲突,尤其是班级男孩子多的情况下,我的办公室里多了学生的身影,每天都有判不完的“案子”,似乎一下子成了孩子们身边的“法官”了。三年级孩子们大多在8~9岁之间,他们每一天都在成长,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思想逐步走向独立,有了强烈的独立的思想意识,当思想有独立意识时,他们会有自己的想法,不管是在生活上、学习上还是交往中,对抗、拖拉、争执等逐渐表现出来,这也就是所谓的“叛逆期”。

孩子这个叛逆期里会有一些典型的表现特征:

1、破坏性强:所到之处如同狂风过境,破坏东西、拆玩具、撕书、乱写乱画。

2、情绪过激:想要什么一定要得到,否则就大哭大闹,在公共场合坐地不起甚至打人。

3、唱反调:越是禁止做的事情越要做,越让做的越当耳旁风。

4、挑战底线 :不断跟父母提要求、讲条件,挑战父母或老师的权威。

5、屡起冲突:和同伴之间偏要夺人所好,得不到就动手打人,自己的东西却不愿分享。

其实,开学这一个多月以来,孩子们出现的形形色色的问题中,要属男孩子尤为突出。常常会有男孩子因为一丁点儿小事就产生矛盾,轻则言语攻击,重则有肢体冲突。每次跟出现问题的孩子们聊的时候,就发现很多问题归根到底源于表达和沟通。孩子的表述中会出现“我以为他……”、“我想着……”、“他先说我……”、“我就拍了一下……”等等,他们在和同学产生小摩擦的事件中,都是言语表达不到,明明可以用嘴巴说的非要动手,可以去问或者争论的也用肢体冲突来表现,他们相互没有沟通到位或者基本不沟通。

这些他们最大的问题,除了是因为到了“叛逆期”还有两个主要因素:一是性别原因,二是缺乏引导。每当出现事与愿违得情况,他们就用情绪带动激烈的言语或者肢体攻击去解决,甚至有个别孩子总是犯同类型的错误,经常是提醒过的事情,商量好的约定,没过两天就全部抛到脑后。因此,叛逆期教育是关键,父母很关键。

所有的孩子都会经历叛逆期,一般来说孩子会经历三个叛逆期,2岁左右会经历“宝宝叛逆期”,6~9岁是“儿童叛逆期”,12~18岁是我们熟知的“青春叛逆期”。不同的叛逆期,有不同的个性发展、心理生理发育特点。“儿童叛逆期”(6~9岁)这个阶段的孩子会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大人了,一方面孩子变得任性不讲道理,凡事和父母对着干;另一方面又十分依赖父母,爱哭、娇气。正因为孩子处在这个特殊的阶段,所以他们身上反映出的问题是需要被家长理解和接纳的。孩子发出抗议信号的时候,是在表达他们已经长大了,需要更多的自由,父母不能和孩子较劲儿,用孩子愿意接受的沟通方式达成合作。打和骂是不能解决问题,只会让问题更糟糕,加重孩子的逆反心理。

作为教育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在这个时期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遇到孩子得叛逆行为时首先要理解和接纳,只有真正的理解和接纳,才能有一颗平常心,才能保证自己不被情绪左右,看不到事情的真相。然后父母要做的是通过孩子对出现的行为进行思考。发掘孩子所有行为背后的“冰山原理”。不能只看行为就做判断,因为冰山背后是水下我们看不见的重要部分。这个部分才是导致孩子出现这些行为的最关键因素。所以,父母在需要有足够的教育知识,在教育孩子的的路上不能松懈,更不能无视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否则当孩子出现一些状况的时候只能手足无措,焦虑烦躁,影响良好的亲子关系。

面对叛逆期的孩子,在教育上有几点小的建议,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1、转变教育观念。这个时候的孩子觉得自己是大人了,希望受到家长、老师的重视。他们希望我们能将他们当大人看待,那我们就要从这个角度去做,有什么事和他坐下来,平等地交谈,减少父母与孩子之间的隔阂。

2、要多陪孩子。对子女最好的教育就是陪伴,陪他们外出、玩耍、阅读、聊天,陪伴的时候,能倾听孩子的心声,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们的重视。孩子也就会逐渐和父母说心里话,说他们的感受。

3、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父母平复情绪,保持冷静,千万不要对孩子进行辱骂及暴力教育。

4、找出孩子反常的源头,并积极沟通。如果是因为父母本身的错误,要及时道歉安慰,不要碍于面子而放弃沟通。

5、适当满足孩子需求,但如果涉及原则及底线问题决不能让步。

6、尊重孩子的选择,给他们一点自由,鼓励他们学会自己独立处理问题,并给以适当的引导及帮助。

7、如果家里有老人,父母一定要和老人沟通好,达成教育统一战线,尽量不让老一辈家长溺爱、纵容孩子。

叛逆期是孩子们成长道路上必经的阶段,我们要用正常的心态去应对孩子突显出来的问题,作为父母不要担心和害怕,更不要抗拒孩子的叛逆。从心底真正的接纳他们这个成长的时期,感受他们的感受。

教育是一段漫长的旅行,途中有鲜花美景的醉人时光,有枯燥无味的混沌时刻,亦有遥遥无期的煎熬时间,更有温暖动人的共情时态。在和孩子们这一路的成长陪伴中,我们不仅要接的住他们的欢畅,也要捧得起他们的忧伤,更要扛得住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的风风雨雨。作者:小小冰棍儿

延伸阅读
美文控感悟类赞榜本周推荐榜本月推荐榜绝品美文人生感悟
显示全文...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