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左,向右

9.9 人生感悟
发表于 2020-07-03 21:08

  站在茶室阳台上的老刘,正叼着烟斗,左手调色板,右手画笔,不拘绳墨地在画板上印象着“明湖秋色”,那件崭新的T&A很快就成为他的第二调色板,但他却毫不在意,杂乱的头发用从茶艺师姑娘那里借来的橡皮筋胡乱地扎着,直挺挺地戳在脑后,像老公鸡的尾巴,就这副“尊容”,我隔着三五米都不忍直视,但他自己却很陶醉,因为这是他的“诗和远方”。

  此时的老刘和上市公司的高管没有半毛钱的关系,更别说是一向严谨刻板的财务总监了,现在的他就是一个艺术家、一个很自我陶醉的且颇有造诣的油画家、一个沉浸在诗和远方的不羁狂生。

  但他又确确实实的是一家上市公司的高管,而且还是财务总监,上午还在会议室里分析企业的ROE、EBIT。

  我“揶揄”地对他说:“就凭你这手艺,还上什么班呀,猫在边角旮旯里画上几笔就够用的了”

  老刘继续专注着画板,叼着烟斗,含含糊糊地说:“靠它吃饭,我早就饿死在终南山里了”

  老刘说的没错,虽然他的油画颇有造诣,但却换不了柴米油盐,更换不来一件最简约的T&A。

  于是乎,“柴米油盐”与“诗和远方”的问题便粉墨登场了,一个向左,一个向右,“柴米油盐”向左---,“诗和远方”向右---

  向左还是向右,这是生活的选择、也是人生的态度。

  向左的“柴米油盐”未必是俗的,但却是最现实的,没有它,人们会饿肚子;没有它,就不会有尊严活着;没有它,就更没有了这个缤纷的世界,“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连不食人间烟火的仙人都要摘桃花卖掉换些酒钱,何况我等凡夫俗子?所以,好多人都在追求“柴米油盐”,拼着命的、不计后果的追求,满大街的“成功学宝典”、满网络的“马云励志”、满社会的“新经济”就是最好的证明。

  向右的“诗和远方”高贵典雅,但却虚无缥缈,看不见、摸不着,但却有感觉,这种感觉是信仰、这种感觉是舍得、这种感觉令人愉悦,所以为“诗和远方”疯狂的也不在少数,他们时时刻刻都在追随着“诗和远方”。《冈仁波齐》里的11位藏民磕长头2500公里,历经无数苦难最终到达了圣山,这是他们的“诗和远方”;陶渊明的“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丘山是他的“诗和远方”

  其实“柴米油盐”与“诗和远方”从没有离开过我们,一直横亘在我们的生活里,一直摇摆在我们的心里,没有胜负,没有高低,甚至连左右都是暂时的。

  年轻时可以选择 “柴米油盐”,虽然它未必是俗的(其实它就是俗的,而且俗不可耐),因为“柴米油盐”是每个人安心立命的基础,没有了“柴米油盐”什么也干不了,什么也干不成。人不会、也不能饿着肚子去讨论琴棋书画、诗词歌赋。

  但人到中年后“柴米油盐”已不是迫在眉睫的问题了,经过前期的积累也算是小有成就了,所以此时的我们就没有必要在为了“柴米油盐”而斤斤计较了,这时候就可以选择“诗和远方”,白岩松曾说过:“到了一定的时候就是不愿意再用时间去还取利益,只希望换取自己的舒服,和生命应该有的状态”

  所以说“柴米油盐”与“诗和远方”连左右都是暂时的, 就在此时,我的电脑左边是“柴米油盐”———厚厚的底稿,电脑右边是“诗和远方”———仓央嘉措诗歌全集。我不想也不愿意让我的生活索然无味,所以电脑右边放着仓央嘉措;我更不想也更不愿意让我的生活华而不实,所以电脑左边放着厚厚的工作底稿。

  没有“诗和远方”的“柴米油盐”会让人们迷失方向,从而成为“柴米油盐”的奴隶,漫无目标的奴隶只会一味的赶路,虽然会走的更远,但却失去的对路边景色的欣赏。生活之路不仅仅在于长度,还有宽度。

  离开了“柴米油盐”的“诗和远方”更加缥缈,比纯粹的“诗和远方”还缥缈,今年的台湾金马奖的一大赢家是新人胡波,他的《大象席地而坐》获得最佳剧情片奖、最佳改编剧本奖,入围最佳新导演奖,但这么优秀的新人却在去年的这个早些时候自缢身亡,他的遗书这样写道:“这一年,出了两本书,拍了一部艺术片,新写了一本,总共拿了两万的版权稿费,电影一分钱没有,---”。《新京报》邵青评价胡波“胡波很纯粹,不屑世俗的部分,但有时这会给人一种感觉,他的思路里只有他自己,和其他人、这个世界没关系” (在此声明一下:我没有丝毫冒犯胡波导演的意思)。

  人生如圆,“柴米油盐”向左,“诗和远方”向右,但无论是向左还是向右,最终都会重逢。

  重逢之后,左即右、右即左。

  生活需要苟且,也需要诗和远方------

 【赠言寄语】这样的主题,能准确的找到合适的切入点来开拓成文,文笔成熟而老练,描写生动而自然,该是一位前辈吧,学生在这儿给您问好了。另外,大部分人生活其实不缺诗和远方,缺少的是能够感知它的心灵。
延伸阅读
美文控感悟类赞榜本周推荐榜本月推荐榜绝品美文人生感悟
显示全文...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