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拳父母心

亲情文章
发表于 2020-08-08 11:17

  上个月,圈子里的人都在议论中考高考的难易,这个月,自然地就热议成绩和孩子该报哪个学校了。

  今天白天闲暇之余,表姐说还要过几天才能查询中考成绩,可是她已经从前天晚上开始焦虑到睡不着了。然后她就开始连珠炮似的说语文科要110才得A+,数学113,化学要97……担心她的宝贝女儿发挥失常,进不了好的高中学校,那以后可能上不了更好的大学,将来找工作就更加难上加难。她自己很紧张啊,可是她女儿考试结束至今就像个没事儿的人一样。

  外甥高考填报志愿那几日,他爹妈足不出户,依照他的成绩,对照高考填报志愿指南,咨询各路资深大师,综合把利弊用大括号分门类别列出来,给外甥逐条评估分析,并规划了一套相当完整的升学方案,最后哆来咪发唆写在笔记本上,建议他填报哪些学校哪几个专业。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共商合谋的缜密,并不亚于两千多年前诸葛先生给刘备精心策划的那套治国宏伟蓝图,区别在小家和大家罢。可是到最后呢,外甥偏偏选择了别的他自己爱的学校和专业,也因此有一阵子跟父母闹情绪。

  回想我自己这些年走过的路,不也这样类似吗?小学升初中那会儿,以我的成绩,我父亲说可以随便挑选县城的一个初中学校,但是我却选择了镇上的学校,原因很简单:同村的一个要好的伙伴也去镇上读书;高考前父亲叫我学外语,我后面报了汉语言文学;学完本科,他跟我说再读研究生吧,我对“活到老学到老”理解很一般——可以边工作边学习,想想那时候的自己真是太聪明了!

  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参加公招考试那一年,据说那是五载难逢的大好机会,对于我们这批一度被遗忘的人,是一个分水岭的界线,我没有过多的想结局,也许是曾经孑然一身南下看惯了高楼大厦的缘故,亦或也许是觉得我的生活本应该属于所谓的远方,离谱的是,考试分数揭晓后,大伙都窝在家里研究准备面试,我却跑去县城打工……。

  后来,因琐碎的事情,我只有在逢年过节匆匆回家。大抵过了两年,那一次是回老家办理迁户口手续,那天中午父亲出差去了,临行前我照例塞给老奶奶几块零花钱,她照例满心欢喜,照例拉着我的手,一前一后,一低一高,颤巍巍地去坐到她床边,又跟我吹不一样的耳边风:其实我考试那会儿,我父亲比我还慌乱,那一天校园早晨起床的铃声刚停,他就在房间里来回不停地踱步,然后转向正在洗漱的年仅六岁的小堂弟说:“小凯凯,你姐姐今天考试,如果考不好腻,就挨去打工了!”

  老奶奶说完,用她那毫无弹性干瘪如柴的右手食指摁摁我高高的鼻尖儿,语重心长道:“我感觉好像是他在考试,而不是你,你爸肯定是担心你考不好去外头吃苦了捏。”

  我顿时愕然,百感交集,脑海里立刻浮现父亲那1.78米瘦长的身影,面容清癯,两手交叉搭在后腰,背有点儿驼,长腿踢踏着步子,老式皮鞋底摩擦着粗糙的水泥地板发出不规律的咯哒嚓咯哒嚓声响,穿过那扇四四方方半虚掩着的小木窗,回荡在那一排破旧瓦房的走廊上,他那略微凹陷的双眼,一会低头眯看一下手腕上的表,一会抬头看窗外斑驳的树影……。

  后来,随着年岁的增长,我到另一个家生活,回自己家也就屈指可数了。

  后来的后来,父母移居外地,回家更是寥寥无几,偶有电话拉拉家常罢了。

  想起丰子恺先生说过那句话:“孩子的目光是直线的,不会转弯。”的确,在父母眼里,孩子永远是孩子,孩子的一切都是直线的,自然而然的,父母经常以过来人的身份去养育子女,也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焦虑,他们总想方设法引导孩子,帮助孩子,毕竟也是第一次当别人的父母,有诸多的小心翼翼,想尽善尽美去做完满做优秀,孩子成长也就成就父母的成长。

  对我而言,幼稚的童年和天真的少年以及妄自的青年就像已经合上的一本书,往日美好的故事,可亲可切的人物,令人甜醉的情景,就像鲜活的嫩叶夹在书页里,多年后再翻开已变成了干枯的记忆,谁能将过去的一切复活呢?

  时过境迁,苍海桑田,已为人父母的我们,是否愈加深刻领悟到天下拳拳父母之心,眷眷父母之情?

延伸阅读
关于父母的文章美文控情感类赞榜本周推荐榜本月推荐榜绝品美文亲情文章
显示全文...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