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悲观

人生感悟
发表于 2021-02-26 13:45
闲话悲观

  在人生中,“乐观”的价值毋庸置疑。在遇到艰难困苦时,往往正是希望的信念,给予我们坚持下去的勇气;但过度甚至盲目乐观却极有可能会在我们遭受重大挫折时加速意志的坍塌,导致精神的崩溃。有时,我们不妨站在“乐观”的对立面——从“悲观”的角度,直面生活作一点审视和思考。

  “开心星期几”、“每天开心”、“日日快乐”、“快乐常有”、“永远快乐”、“元旦快乐”、“圣诞快乐”、“春节快乐”等等——从这些充斥着“开心”、“快乐”字眼的祝福语中,我隐约地感受到,无论日常还是过节,其实人们潜意识里并没有看上去或者并没有所想象的那么开心快乐;至少是对珍贵而短暂的开心快乐有可能随时会失去而产生一种潜在的恐惧。

  如果“开心快乐”如同充盈的空气让我们在其中自由穿梭,随意呼吸,又何须在互相祝愿时念念不忘说要“开心快乐”?

  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同理,天下皆知快乐之为快乐,斯不快乐已。虽然这样说难免牵强附会,但也绝非全无道理。人们常说“越缺乏什么就越想炫耀什么”。同理,越缺乏什么就想得到什么。所以从这角度去考量,也就不难理解人们为什么总是不厌其烦地彼此祝福“天天快乐”了。

  由于我们自身以及外在的种种因素,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危机四伏。

  天主教有“七宗罪”,佛教有“业障”、“苦海无边”之说。说法不同,道理却是一样的。正因为各种宗教洞悉人生旅途的险恶,警醒世人要居安思危而不要忘乎所以。

  即便你心存敬畏而谨慎,即便你善良厚道,即便你每天积德行善,挫折甚至厄运也有可能会随时降临,令你遭受创伤和痛苦,甚至夺走你所拥有的一切,包括你的性命。一切未知,难以预测。

  叔本华认为:相比痛苦,“所有的快乐,其本质都是否定的”。说白了,人生就不过是悲剧一场。他在《人生的智慧》一书中写到:

  一个人所能得到的最好运数就是生活了一辈子但又没有承受过什么巨大的精神上或者肉体上的痛苦,而不是曾经享受过强烈无比的欢娱。因此,衡量自己一生是否过得幸福,他需要一一列出自己得以躲避了的祸害,而不是曾经享受过的欢娱、快感。

  而亚里士多德在他的《伦理学》中也曾不经意地说过一句话:

  理性的人寻求的不是快乐,而只是没有痛苦。

  以上两位西方先哲的说法,让我想起一些医生不大主张动辄对癌症病人实施手术或化疗。这部分医生认为手术和化疗或许可以延长患者性命,但在接下来的生存过程也有可能是他们反反复复、难以承受的痛苦的延续,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充满恐惧的心理,就如同一个被判了死刑的囚犯在行刑前的等待中惶惶不可终日那样。而一些病人本人及其家属也要求医生只采取“保守疗法”——即通过药物在维持生命的同时,尽量减轻痛苦。

  “寻欢作乐”,这个汉语成语之中就隐藏着与上述两位西方先哲在人生感悟上的某种不谋而合——如果这世上欢乐之花府首可拾,又何需去“寻”?又何苦去“作”?这正是因为慧眼所见,遍野多是带刺的蒺藜,而不是吐艳的鲜花。

  对于通过艰辛或冒着风险去寻得的快乐和喜悦,纵使你恋恋不舍,它总是在你想进一步细微深入地体验时就一闪而逝;而遭遇痛苦时,人们都说时间是一剂良药,但痛苦却偏偏令你度日如年,甚至生不如死。

  是的,在某种意义上,人生的可乐之事并不太多,让你欣喜若狂之事就更是少之又少了。短暂的人生不但如同瞬间消亡的朝露,而且在这个短暂的过程中,由于本能地受到不可抑制的欲望的驱使,我们心中会滋生出种种大大小小难以达成、甚至无法实现的渴望和梦想,并且它们大多会转化成遗憾、郁闷、悔恨以及挫败感和幻灭感甚至痛苦。也许正因如此,曹操在他的《短歌行》中咏叹道: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每天,有多少人与不幸不期而遇?而冥冥之中,又有多少人与厄运擦肩而过?实在不得而知。人生无常,无常即平常。如果一个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在肉体和精神上遭受过多大的痛苦,那就不应去羡慕甚至嫉妒其他人比自己享受到更多人间的荣华富贵,或怀着侥幸之心希望有朝一日自己能像他们那样受到命运之神的眷顾。而应时刻警醒自己:

  “我已是一个何等幸运之人!”

  悲观地预测未来,也许是对可能遭遇到的挫折的一种免疫。那样,心中对一切的未知已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宁和平静驱散了忐忑与恐惧,心中坦然,随遇而安;而对拥有的每一个平凡的日日夜夜都觉得是上天慷慨的赐予,满怀感恩,倍加珍惜。假使某天不幸真的降临,就算不能处之泰然也不至于崩溃得一败涂地。

  我觉得,其实消极的悲观主义对于人生来说,有其积极的一面。

延伸阅读
美文控感悟类赞榜本周推荐榜本月推荐榜绝品美文人生感悟
显示全文...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