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时度势

99.9绝品 1200字,议论文,初三作文
发表于 2020-01-08 16:00

  古言道,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那么究竟是时势成就英雄还是英雄成就时势?其实这一切的一切都离不开审时度势。

  《资政新篇》,文曰:“夫事有常变,理有穷通。故事有今不百行,而可豫定者,为后之福;有令可行,而不可永定者,为后之祸。其理在于审时庋势与本末强弱耳.。”意思是说:天下是没有一成不变的,处理事物的方法也不可能只有一种,有些事虽然在当时不可为,待到实事有利之时,再为之可能会更好一些,有些事当时可为但是总是不为,等时过境迁之后再为可能会给自己带来祸患。视之可为,与不可为之理,关键在于当时之事是否得利,若不识时势盲目决策,则必然受到客观规律的惩戒。

  曹操贵于审时,南宋史学家裴松之为《三国志·魏书·贾诩传》加注时,引《九州春秋》一句话说“难得而易失者时也,时至而不旋踵者机也,故圣人常顺时而动,智者必因机而发。”的确,能不能审时度势,捕捉时机,敢于决断,善于决断,是区别愚者与智者的关键,三国时的曹操就是一个”贵在乘时”的智者。

  曹操生活在东汉末年,这是一个朝政府败人祸猖獗的时代。民不聊生,各地农民揭竿而起,爆发起义者众多。这些起义军势力最强大的要数黄巾军。当时曹操被任命为都尉,征讨黄巾军。因有功升为济南国相。曹操出任期间即倡廉举洁,大力禁绝,违背理智的活动,并检举重罪者上奏朝廷。使那些作奸犯科的人心生畏惧远逃他乡。在暴狼横行的时代年,方30岁的曹操能干出这样的政绩,实属不易。也难免会树敌太多。曹操既不甘心欢合权贵,同流合污。,,又担心遭到报复,便决定辞官隐退。借口有病在老家隐居。

  在后来的董卓之乱中,曹操看准了,董卓残暴成性,面对残忍的董卓,朝野上下无人不恨之入骨,但更多是敢怒不敢言,少数忠义之士敢于顶撞,但终究势单力薄,成不了气候,反遭董卓毒手。董卓虽一时是冠,天下兵多将广,但他倒行逆施终将招致失败,眼下可以说是全国遍布干柴,刚才只缺一个点火人。于是曹操毅然离开京城,一口气跑回陈细商议聚众起事。

  只可惜这个所谓的盟主袁绍是个,“干大事惜身,贪小利亡命”的人物。加之各路兵马各怀心计,有意保存实力,最终意见不统一纷纷而散,但曹操抓住机会,建立了自己的军事力量,他这种“趋时若兽猛鸷鸟之发”的勇气和胆识是值得称道的。

  刘备善于度势《周易·革卦》文曰:“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在此天指的是天命及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人及人心所向,顺天应人,即遵循历史发展的大趋势,顺应众心所向的目标行事。

  刘备去隆中,请孔明时途中,遇见一人头戴逍遥巾,身穿皂布袍。风姿俊爽气宇轩昂。沿山间小路迎面向他走来。这便是诸葛之友崔州平,崔州平:认为天下大乱需冶乱,这种方法虽然好,但自古以来自乱无常,乱久必治,自久必乱,汉高祖斩白蛇起义,诛无道之秦是由乱到治的过程。汗是到了摔平而立时,这200年来太平日久,至王莽篡位。又由治而入乱,后来光武中兴,重整治基业又从乱倒冶,如今又有200年历史,现在干戈四起恐怕不是由冶到乱的历史时期了。难道没有听说过顺天者意逆天者劳。顺天者逸,理不得而夺之,命之所在,人不得而强之乎?

  刘备听了这一番争论后,心想在他看来汉室气数已尽,欲治有悖天意。那么为何不顺天而行,顺势而为?于是在汉中自立门户,终成三国一方霸主。

  审时度势也许很简单,重要在于你能不能抓住这个机会。或者换句话说,你能不能发现这个机会。应该从历史发展规律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弃旧图新,敢于弄潮勇于革,故不为世俗所束缚,站在历史发展前列。发现自己的存在价值,人生价值。审时度势方成一番事业。

延伸阅读
编辑推荐本月推荐榜绝品作文初三年级作文议论文作文1200字作文
显示全文...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