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月

99.9绝品 1200字,散文,初一作文
发表于 2019-03-08 18:44

  千年穿梭间,于今遥望古文人,最令我难忘的便是他们提几壶或浊或清的酒,趁皓月当空之时,独往山水秀地或任一清静之地,边凝神仰望明月,边饮酒幻想那“白玉盘”中的神仙们在干何事。但又转念想到自己的当下处境,便凄然怅惘,明旦落笔哀怨万千;抑或是举杯勾唇默然,哲思顿生,似乎正感慨偌大天地间,人恰如沧海一粟。

  将赏月情韵诠释到极致的人,当属李白。纵使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命运跌宕,却依然颂唱着“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雅乐之音。虽然满腹建业豪气,待孤寂无依时仍“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不变其追求浪漫、美好事物的本性。

  但,像李白这样一生游荡山水,吟诗赏月的人,今安在?

  当科技随时代进步迅猛发展,人工照明的盛行普及,几千年来人们畏惧的黑暗渐渐失去了它原先影响人们出行的能力。各种人工光大行其道,充分展现它们“光明”的属性。而同时,萤火虫的点点微光、柔美清冷的月光却自然光却像濒临绝种的动物一般,很难看见了。

  街市的霓虹斑斓闪烁,热闹非凡。却无人想到凌空的皓月。乡村小径,湖面泛着点点微光的涟漪,沾满露珠的稻茎在月光之下莹莹闪动,如串串明珠。然而,明晃刺眼的路灯光线顿刹照亮周遭,刚刚祥和静谧的月色被无情扑灭,不复存在。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

  北宋文豪苏东坡似乎对月色等自然美景的摹写信手拈来,从其丰富的诗词作品中一一可以印证。显然,这是源自他那尽是大自然的生活环境,没有水泥高墙重重阻隔,加之有一个犹陶渊明般天人合一、闲情自乐的心境及文采随性飘逸的才气,笔下的文章自然而然地浑然天成,成了人皆争捧的珍宝,独占北宋文坛的鳌头。

  白茫江水,一夜稀舟随月光浮动的水面缓缓前行。东坡与道人杨世昌醉醉赤壁,述怀情思。明月冉冉于东山之上,东坡思绪遥,醉眼迷离,身子摇摇欲坠,风致益幽。抚须吟歌,斜光眼波。世昌悲言而问,东答以倾道达观,令世昌醍酮灌顶,喜笑颜就是这么一个文人,俯察人与宇宙,酒脱得天人合一。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清溪流过旷野,明月当空,静静地洒满了原野,酒满了清澈的溪流,水月交辉。这时,东坡策马而来,欲渡溪水。少顷,他俯身下马,转瞬便被皎洁的水上月色所沉醉:水波如无数晶莹无暇的珠玉,耀闪着洁白的光芒。若继续策马前行,岂不是要踏碎这些珍奇琼瑶?于是,他“解鞍献枕绿杨桥”,躺卧芳草之上,浓醉入眠。至“杜字一声春晓”,方才醒过来。

  走笔至此,我骑车上街,所见的景象却与前文所述的截然不同。

  那些可穿透薄窗的叫嚷,那些水泥高墙、车鸣喧嚣的杂乱,以至我们行走于大街市时,所见的行人,无一不疲惫地撑着一张张无比现实、而无比冷漠,惶然而空洞的脸。

  我发觉我们到底缺失了什么,这个时代也同样缺失了什么。它便是静的心境。那么,是逃避它去沉溺于网络,还是直接去寻找、体验它?唯有先听见寂静,心静才能随之而来。

  寂静会滋养我们的灵魂,安抚我们的情绪,坚定我们的信念,让独处时分的扪心自问问更加深入,脱离受制于人群的自己,去感受真实的内在。

  纵然于今难拥的月光与心静终究会被滚滚前行的时代搁浅,我也依然选择重寻它们。那儿柳絮莺啼,山溪林壑,皎皎明月的如画美景,只一书卷,一笺纸笔,无论身处何地,我都会安然叹道,人生足矣。

延伸阅读
编辑推荐本月推荐榜绝品作文初一年级作文散文作文1200字作文
显示全文...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