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任安书》背后的故事

9.9绝品 励志文章
发表于 2020-02-19 11:09

  《报任安书》背后的故事
  作者/许尊先

  “他以自己残破的生命,换来了一个民族完整的历史;他以自己难言的委屈,换来了千万民众宏伟的记忆;他以自己莫名的耻辱,换来了华夏文化无比的尊严。”是谁那么伟大?是谁续写了华夏文化?是谁不顾自已残破的生命,苟活着用坏了一支又一支笔,使中国浩瀚的五千年文化延续至今?

  秉笔风范,千载永存,史家绝唱,万古流芳。他就是《史记》的作者司马迁。是一个受尽屈辱,惨遭迫害险些丢掉生命的残疾之人。他用前人无法想想的毅力,智慧,完成了这部宏伟巨著。

  要了解《史记》的创作,必须读一读《报任安书》。作者以无限愤懑的心情,叙述了自己蒙受的屈辱,倾吐了他内心的痛苦和不满,他举例说明了“隐忍苟活”的原因,表达了就“极刑而不愠色”坚持完成《史记》的决心。

  任安,字少卿,少年贫困,投奔卫青。后任益州刺史。西汉巫蛊之祸中,任安被判犯有不忠之罪,被羁押入狱。任安是司马迁的好朋友,在狱中给司马迁写求救信。《报任安书》就是司马迁的回信,而这封信却成就了中国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凭证。司马迁在信中告知任安,由于自己位卑言轻,也无法挽救任安的性命。而自己的屈辱就是对李陵事件说出了自己真实的看法,不但没被采纳,反遭严厉的迫害,差点丢掉性命。为继承父亲的事业,忍辱负重,在极为艰难的困境中,曾居粪土之上,以耗子同眠,以猪狗同食历时十八年,耗尽余生的精力,终于完成了宏伟巨著。

  《史记》全书130篇,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对后世的影响甚是巨大。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与《资治通鉴》并称为“史学双璧”

  司马迁,字子长,陕西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他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因替李陵败降争辩之事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完成所著史籍,他以其“究天下记示,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从而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是公认的中国史书的典范。被后人尊称为历史之父。

  在了解司马迁和任安的个人成长经历,再读《报任安书》,我泫然的不仅仅是他的屈辱,也是同情任安被腰斩的无助。一个昏庸多疑的皇帝,对人仁志士的迫害,反而成就了司马迁著书雪辱之志。他在信中列举了前代先贤在屈辱下发奋努力的故事,用来激励自己,彰显了他对生命和事业的坦然自信。他“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是“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他的这种将个人价值置于历史长河中来衡量的宏阔眼光,终于使他超脱了庸常的“死节”,而选择了一条更为考验人的精神与意志的荆棘之路。

  《报任安书》见识深远,辞上沉雄,情怀慷慨,诠释了重于泰山和轻于鸿毛的生死观。

  又一炷香燃尽,陋室之中飘逸着茴香之气,每次阅读《报任安书》之前,我都会点上一炷香,在禅静的气氛中静静的悟道司马迁的伟大。《史记》的光芒足足照亮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并不断的延续着。这是华夏的幸事,这是炎黄子孙的幸事。

  我合上了《古文观止》,擦了擦湿润的眼眶,凝现着香炉中丝丝的烟缕缓缓升起,仿佛冥冥之中看到司马迁带有欣慰的深邃眸子,从他眼眸中发出的光芒仍将继续直射在中华大地上,直射在你我的心中……。

  写于听雨楼,2020.2.16

延伸阅读
美文控励志类赞榜本周推荐榜本月推荐榜绝品美文励志文章
显示全文...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