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的南池情怀

抒情散文
发表于 2018-05-22 12:09
乾隆的南池情怀

  南池少陵祠,位于太白楼前护城河南岸(现济宁市任城区南部王母阁公园)。“南池”就是指“王母阁湖”,原名“古南池”,建于唐代开元天宝年间,也就是公元713至756年,面积400余亩。《济宁直隶州志》文云:“王母阁在南关外,周围皆水,一阜屹然中立……,取西望瑶池,东降王母之意,遂以名阁。”由此可见,在南池湖水中,有一座阁楼,就叫王母阁。王母阁原名为天雀观,始建于唐朝,内有王母娘娘塑像。至明代取 “西望瑶池降王母”之意,将此阁命名为 “王母阁”,沿用于今。当时阁内香烟缭绕,香火旺盛,善男信女,络绎不绝。每年农历三月三蟠桃会,周围百多里的人们前来进香, 南池更是香烟缭绕,灯火辉煌,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在盛唐时期,南池就是济宁州的游览胜地,特别是到了夏天,满池白莲荷花,阵阵清香,空气新鲜,天地纯净,令人心旷神怡。“南池荷净”这一景观就是来源于此。明、清时代的南池进行了大规模修建,不仅风景宜人,而且楼阁耸起,曲槛回廊,花木昌茂,松竹交翠。池中有四岛,即王母阁岛、北坛岛、南坛岛、池心岛。岛上建有王母阁、玉皇庙、少陵祠,还有濯缨亭、君子亭、观荷亭、观澜亭等。历代诗人、名流多会于此,吟诗题赋。清朝皇帝康熙、乾隆南巡,驻跸济宁,也到南池游览,康熙御笔题写“王母阁”,乾隆皇帝更是诗兴大发,写下了很多追忆杜甫的诗篇。

  据《济宁县志》记载:“古南池在城南三里许小南门外,小南门即故城也。地周二三里许,内有王母阁,阁西南水中有晚凉亭,夏日荷花盛开时,清香袭人,而白莲尤胜,每有游人宴宴于是。旧有杜文公祠,祀李白、杜甫、贺知章三人。后从州人李毓恒议,并祀许主簿。”

  提到南池就不能不提到杜甫。公元740年,杜甫寻好友李白来到济宁,游览南池时看到菱熟蒲荒、晚凉洗马、森木鸣蝉的水乡秋色,即兴作诗一首:“秋水通沟洫,城隅进小船。晚凉看洗马,森木乱鸣蝉。菱熟经时雨,蒲荒八月天。晨朝降白露,遥忆旧青毡”。而正是这首著名的《与任城许主簿游南池》让古南池声名远扬,历经唐宋元明清。

  清高宗乾隆爱新觉罗.弘历25岁即位,在位六十年。曾六次从北京沿京杭运河经德州、济宁及江浙南巡运河和海塘工程,每次途径济宁州都要赏游南池。曾御制南池诗歌15首,《御书杜甫》文一篇,御赐南池杜甫祠匾额一个。不难看出,杜甫这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忠君爱国,忧国忧民,吃饭时还想着皇帝,受到乾隆皇帝的推崇是很自然的。正是这位酷爱写诗的皇帝将杜甫尊为学诗的老师,并在南池少陵祠行跪拜大礼。乾隆写道,“几株古树护澄池,池畔三间老杜祠。便弗叩还应下拜,此人诗合是吾师”。身为帝王的乾隆来到少陵祠,超规格行跪拜大礼,充分表达了对杜甫的敬仰和尊崇。

  《题南池少陵祠》:任城南部有南池,古迹犹传老杜祠。乔树那知春已去,闲庭不觉步前移。何期此日仍瞻斗 ,可惜先生未遇时。却异东坡频迭韵,斯人前岂易言诗。乾隆对于杜甫十分倾慕,将杜甫称之为诗歌中的泰山北斗。倾慕之余,对于杜甫没有遇到自己这样能知遇他的一代明君而惋惜,并对于自己吟诵杜甫之诗太少而略感遗憾和不足。

  乾隆不禁作诗盛赞杜甫,而且还亲自为南池少陵祠御提匾额荩臣诗史,“荩”音同尽,是“忠”的意思。即“忠臣诗史”,这是乾隆对杜甫的表彰。济宁的这块匾额是在乾隆三十年首次南巡御幸济宁州时,山东巡漕御史沈廷芳请求乾隆御题而得。乾隆每次到济宁都要南池少陵祠缅怀杜甫,怀想诗史风范。在1790年,乾隆五十五年庚戌年东巡,此时的他已经八十岁高龄,这是他的第五次南巡,也是最后一次,耄耋之年的乾隆游完南池后又多了几分感慨,于是御制《题南池少陵祠三叠旧作韵》:蜀中别却浣花池,城外驻兹映水祠。苏拟韩言品可匹,(杜甫诗原本忠孝得性情之正苏轼信其自许谡契,韩愈称其文章光焰万丈,二人皆可谓知言。要其人品,亦俱可为甫之匹也),庚清鲍逸论难移。一嘲(白谓)一誉(甫谓)知高下,在北在南阅岁时。我自助休为正务,笑斯多事又谈诗。他将杜甫与苏轼和韩愈相匹配,认为杜甫之诗有庚信和鲍照的清新飘逸。

  1928年,在北伐战争的炮火中,南池不幸被毁。王母阁、少陵祠等楼阁亭宇,都毁之殆尽。昔日游览胜地的南池,呈现一派颓废萧瑟之气。解放后济宁市政府高度重视对文物的保护和完善,特别是近几年把王母阁南池公园重建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新建了王母阁、晚凉亭、杜甫茶舍、诗碑、牌坊、三公雕像、名人纪念馆等。现在园内阁楼轩榭假山小桥流水,一步一景。南池荷净、瑶阁畅观、平湖晚凉、柳岸闻莺、鳞波含月、群芳探幽等一处处景观,异彩纷呈。

  可以说,南池因杜甫而闻名,乾隆又因杜甫而游览于此,并留下大量的墨宝真迹。充分体现了乾隆情系南池杜甫的思古幽情,同时也为济宁双璧(太白楼和南池)增添了凝重的帝王情节和浩瀚的文学底蕴。

延伸阅读
美文控情感类赞榜本周推荐榜本月推荐榜绝品美文抒情散文
显示全文...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