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洋马儿”的黄老师

8 校园文章
发表于 2017-11-01 11:33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大家都管自行车叫“洋马儿”。似乎那年头什么不捎带个“洋”字,感觉就不是那么回事。火柴叫洋火,自行车就成了洋马儿。那时的洋马儿虽不是主要交通工具,但与缝纫机、手表并称为“三大转”,家有“永久”或“凤凰”洋马儿,如同今夕拥有宝马奔驰般。

  前些日子回家,在一段上坡路,我遇见了多年不见的初中黄老师,他推着那辆洋马儿老“永久”,尽管早已是锈迹斑斑了,可它依然伴着老师风里来雨里去。高高的鼻梁上依旧架着那副深度近视镜,中山服洁净发白,领子和袖口毛了边,肩上那整齐的补丁是师娘一针一线均匀地缝上去的。

  节俭朴实一直是黄老师坚持的,这么多年,他其实就没有改变过。我记得第一次瞧见黄老师时,着实令人心寒:洗得发白的中山服,高高鼻梁上架着那副深度近视镜。最糟糕的是头顶上独立的“地中海”大概是经不住长期的“营养不足”,都纷纷脱离“工作岗位”下海去了,连最后几个独傲霜雪的“忠诚者”已快下台了。

  “黄老师,黄老师。”我连忙迎上去喊道。“某某!”当推着车的黄老师转过身时,他习惯着抬了抬高鼻梁上的眼镜,并很快喊出了我的名字。早已是桃李满天下的黄老师依然能清晰记起我,让我惊喜。

  “黄老师,您还记得我,您身体健好呀!”

  “好!就是快成秃顶啦!”是呀!“地中海”的树已廖廖无几,岁月的刻刀在他脸上凿下道道的皱纹,或许不变的是骑着洋马儿一心扑在教育的一隅,教育着、爱护着每一个学生。

  那时,黄老师每天登着“洋马儿”早早来到学校,这是让我们挺眼馋的。那些时日,别说是我们家里没有,就是连整个学校,“洋马儿”加起来也不超过10辆。听高年级的同学讲,这是黄老师登了快十年的老坐骑,当时花了老师半年的工资,我们吐吐舌头,将信将疑的。

  我清楚的记得第一堂课,黄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一句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后,问我们:“同学们,现在有一百条鱼,还有一张网,你们要那样?”

  大家沉默良久,一个同学站起说:“我要网。”

  黄老师说:“我要鱼,鱼很好吃,可你为上什么要网呢?”

  “因为一百条鱼总会吃完的,如果你用网捕鱼,可以捕到比五百、一千条还多的鱼。”

  “嗯,你说懂了我,我也要网了。”黄老师接着说,“这就是我送给你们学习上的礼物。‘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学习其实更是如此,要想成功成才,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还需要掌握良好的方法,勤奋刻苦……”

  黄老师说话不乏幽默,更是寓意深刻,迪人心智。心中不由敬意油然。

  课堂上的黄老师总是忘情投入,特别是当与我们交流学习心得时,常常静静伫立,微仰着头,眯起眼睛,细细地听,仿佛在欣赏一首美妙的乐曲。因而同黄老师走得很近,我们也常利用课间去请教,他对此事乐此不疲的,他说喜欢好学的,不懂就问正是他所希望的。

  渐渐地混熟了,我们偶尔便会询问起洋马儿是不时花了老师半年工资的事来。他哈哈大笑着:“不像吗?”然后不紧不慢地打开了话匣子。

  当年,学校有好些老师,都把家安在农村,离学校也比较远,上下班不方便。于是准备买“洋马儿”来骑。当时一辆“洋马儿”要180元,对于一个月仅拿28.5元工资的老师来说,这是困难的,况且家里还有一家老小。于是6位道同德老师就商量,共同出资买车。就是按年龄来,第一个月的工资全归年龄大,正好买一辆,第二个月以此类推……因此当黄老师拥有第一辆洋马的时候,其实已整整过去了半年。6个人骑着6辆崭新的洋马儿在路上兜风,那是相当壮观的,吸引人眼球绝不逊于如今的坐宝马开奔驰,用现在时髦的话来说就是相当拉风的。

  对于洋马儿的来之不易,爱护那是可想而知的。雨天常常是车骑人,晴天一有空闲,老师总会拿出毛巾一边一边地擦拭。回到家,洋马儿的待遇可高了。墙上钉着两个长长的钉子,用布条套在龙头和座凳下,挂在了墙上,俨然一幅珍贵的画卷,怕滚子沾了湿气,坏了……弹指间,数十年过去了,黄老师依然健朗,洋马儿还在,我想他不会再将洋马儿挂在墙上啰……

  往事历历,不知不觉间陪着黄老师走完这段坡路。请黄老师去吃饭,可他摆摆手说:“谢了,你的师娘还在屋头等我吃饭了。”皱纹开始在微笑里舒展。

  “那,黄老师,您慢走哈!祝您和师娘身体健康,天天开心哈!”我挥手道别。

  黄老师熟练地登上洋马儿,渐渐远去……

  (行云水 2017年10月31日修改)

延伸阅读
美文控校园类赞榜本周推荐榜本月推荐榜绝品美文校园文章
显示全文...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