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鱼塘

9.1精品 抒情散文 [乡土民俗]
发表于 2017-03-25 12:28

  故乡·鱼塘

  文/郭培庚

  村庄有条名为“开流”的河,建村伊始,祖辈们用来灌溉农田的。站在开流河岸,芦苇随风飘扬,我的思绪也随芦苇飘荡。藏于芦苇之下的,还有一池鱼塘,铺在我的记忆深处。

  祖父年轻时曾是管理鱼塘能手,挑鱼苗、舀水、放水、抓鱼,陪伴了他大半辈子。后来,大概年龄过了,父亲便不再让祖父养鱼。可祖父总是闲不住,在“开流河”旁挖出一块地养鱼。父亲劝了多次,祖父不听,父亲只能自己帮着一起打理。

  每年寒假,祖父总爱叫上我去鱼塘抓鱼,今年也不例外。吃完饭,太阳还藏在山头后面,像羞涩的女子迟迟不肯露面,我和祖父便扛着锄头,提着水桶和渔网来到鱼塘。我用锄头将鱼塘的出水口刨开,支上网等着。祖父一手插在腰间,一手夹着烟,注意鱼塘每一个细小的动静。

  “娃子,你父亲总不高兴我养鱼,可他哪里知道祖父有多爱这鱼塘呀。”

  说罢,祖父弹了弹手上的烟灰,粗糙的手指向着鱼塘指去。阳光下,额头显得更亮,深浅不一的,刻满皱纹的脸上挂着一丝祥和的微笑,像是生命中某些许久未见的感情。

  “这养鱼可不像养猪养牛,喂饱了就行,这里头的道道可多了去哩。每天要观察鱼的情况,水温过高则要放新鲜水;隔三差五就要割些草或白菜喂鱼,如果有猪粪,牛粪等就更好了,但又不能放多了,不然鱼就活不成咯。”

  曾听父亲提起,当年曾祖父走后,鱼塘便由祖父管理。每年清明,祖父总不忘从鱼塘捞上几条新鲜的鱼敬那些逝去的祖先。在祖父的精心呵护下,鱼塘年年大丰收。然而,一年夏天,气温持续升高,鱼塘再也无法供应水源。那年,一条鱼也未曾收获。此后,鱼塘一年不如一年。前些年,祖父干脆在“开流河”下挖了一池鱼塘。充足的水源,满岸的芦苇,祖父把它当成了风水宝地。

  鱼还是没动静,大概早已见我拿着囚禁它的工具,求生是每个事物的本能。祖父让我把网铺在池塘里,便先不管了。我瞅了瞅河边的芦苇,祖父也瞅了瞅,便叫我一起先割几捆芦苇了。芦苇斜立7两岸,风一吹便舞动着婀娜的身段。祖父在前,我在后。看着眼前的芦苇,回头摸着我的小脑瓜。

  “娃子,你知道这两岸的芦苇像什么吗?”

  我轻轻地摇摇头,祖父割了几支芦苇放到我手上。

  “芦苇,它是一种湿地植物,叶子似针。茎中空,光滑,可造纸、编席子、葺屋等。蕙可做扫帚。两岸的芦苇,就像一支支蘸满画意的妙笔,流淌着不可言语的美。”

  祖父割着芦苇,我在耍着。双手挥动着,在风的吹拂下,芦苇就像仙女散花,在头顶纷纷扬扬,漂亮极了。看着手中的芦苇,脑海中想起儿时祖父所教的《咏芦苇》“潜水之中潮湿地,婀娜芦苇一丛丛。迎风摇曳多姿态,质朴无华野趣浓。”是呀,质朴无华。这两岸的芦苇,就像“开流河”的守护神,守护着河水一路流去,守护着村民。

  时不时看看祖父,一手握镰刀,一手抓芦苇,嘴里“哟呵哟呵”地喊着。芦苇飘落在祖父头上,祖父显得更老了。我起身望了望鱼塘的水,看见鱼儿在水中跳跃。

  “祖父,我们去鱼塘抓鱼吧,家里用不了那么多扫帚。”

  我扛起祖父早已割好的芦苇,走在鱼塘边上,时不时还可以看到鱼儿跳出水面,又跃入水中,激起一串串水珠,像珍珠脱线撒落在水面,便迫不及待下水抓鱼去了。网拦住了一些,但它猛烈地用尾巴甩着,我把它贴住我的肚子,还不停地拍打,衣服上都沾满淤泥。在岸边呵呵笑起来的是祖父。

  “娃子,你还是上来,我来。”

  祖父撸起袖子,卷起裤腿,下了水。轻轻地挪动着步子,俯下身子,将双手伸入水中,水里一动,祖父就手捧一条鲤鱼冲我笑。刚刚还活跃的鱼儿,现在却成了祖父手中的俘虏。然而鱼并未因此而服气,扭动着身躯,拼命地挣扎,试图从手中溜走。

  我走到岸上,望着祖父的背影,瘦弱又苍老,鱼比祖父力量还大似的。不知道为什么鱼在祖父手中就如同绵羊一般,挣脱不出祖父的手心?

  渐渐地,我也能像祖父那样麻溜地抓鱼了,鱼也逃不出我的手掌心。可祖父陪我去鱼塘的机会越来越少,那些枯黄而苍老的芦苇也在渐渐消逝,仿佛他们是为祖父而活。鱼塘边上的彩霞,在风的组织下,渐渐呈现了祖父的面貌。

  这些年,身在外地求学,祖父未能常年相伴。但我知道,祖父一直都陪在我的身边,见证着我每一次对鱼塘的想念。

延伸阅读
关于故乡的文章美文控情感类赞榜本周推荐榜本月推荐榜绝品美文抒情散文
显示全文...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