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南太平洋岛国的讯息(3)小夜曲

随感日记
发表于 2021-01-23 10:08

  3、小夜曲

  不知为什么,这几天小外孙女总是闹夜。

  从午夜时起,一直到天亮。尽管雨点不多,但每次都是电闪夹杂着雷鸣,呜呜咽咽,断断续续的如同拉场戏一般没完没了的。也许是换了新的生活环境有关?也许是……
  夜哭郎的现象,是我们国内很多孩子共有的通病,也没什么大惊小怪的。女儿小时也曾闹过一阵子……
  但是,这场闹剧却选择了错误的时间和错误的地点。新西兰人喜欢安静,无论是购物商场还是酒吧;也无论是咖啡馆里还是阅览室。哪怕在是大街上行走的人流,很少听到吵杂声。即使人们言语交流,也是一番和风细雨。
  这于外国人的生活习惯紧密关联,他们喜欢阅读,一杯咖啡或一杯茶,一张报纸或一本书足够让人在椅上桌前打发半天的时光。
  酒吧里虽然人多,无论是坐平椅的,还是坐高凳的;也无论是站着举杯的,还是走着饮酒的。人与人之间似乎都在达成一种默契,那就是:安静。

  我和女儿住的是公寓房。

  公寓就是几十户人家同住一个楼层。两边是房间,中间是走廊的那种。由于外国人的建筑理念和建筑风格与我们有截然不同之处,他们的房墙隔断都是用木质材料做成的薄薄一层。隔音效果极差。倘若更深人静时一方出现打嗝放屁之声,隔壁立马就能听得到回音。我女儿经常用翻译术语幽默诙谐的调侃到:这叫同声传译。

  这不,说着说着东面隔壁传来了“咚,咚咚”三声有节奏的敲墙声。女儿赶紧把孩子抱起,走进了卫生间,打开了水龙头。我也起来,找玩具糖果之类的东西,在一旁做策应。
  雨点渐渐少了,雷声也渐渐的小了。不一会就传来了小家伙在母亲肩头均匀细小的鼾声……此时,天也渐亮了。

  新西兰的夏天,太阳早早就升起来了。

  温暖明亮的光线倾洒在窗前和墙壁,满屋子顿时蓬荜生辉,亮堂堂的。
  对面高耸的电视接收塔,是整个新西兰国家的地标性建筑。听说是英国人设计由日本人建造的。在塔的脚下不远处就是蜚声海外的王后大街,也叫女王大街。我去游览了两次,给我的感觉是;有点盛名之下其实难负。
  街面不宽,面包石铺地。这一点上它和哈尔滨中央大街的建筑风格却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比哈尔滨繁华了许多。都是欧洲人的作品,只不过一个东欧,一个西欧罢。

  刚想出门,门外就响起来一阵敲门声。女儿不安地慌忙打开门。只见一位白发老妪出现在门口。我一想起夜间孩子哭的事,心就有点慌:“看来,这一大早外国人就来清算了。”

  老人颤颤微微的用手递过来一盒包装精美的蛋糕,然后滴里嘟噜说了一大堆我听不懂的话 。但后面的那两句我听懂了。因为她用的是生硬的汉语:“多可爱的孩子,怎能让她哭呢?北京好!上海好!”说完她用温情的布满褶皱毛茸茸的手轻轻的拍了拍女儿的肩,又说了一堆鸟语,然后微笑着转身离去……

  事后,问及女儿,我才得知最后那一堆话意。她告诉女儿:有什么需要帮助的,不要客气,尽管说。

延伸阅读
美文控感悟类赞榜本周推荐榜本月推荐榜绝品美文随感日记
显示全文...
猜您喜欢